阅读历史
换源:

第37章 穿成四福晋的第三十七天

  “九哥, 十三弟是跟你说了什么话,你怎么还真把他带来的两个小子收下了。”胤?问道。

  “什么话,不就是些无关紧要的车轱辘话, 我会收下那两个小子可不是因为他, 是那两个小子的确根骨不错。”胤禟回道。

  “不过这回倒也不是真一无所获, 你们不是都想知道四哥在安徽闹那么一出他自个儿搭进去多少银子嘛,我今儿还真问出来了。”胤禟朗声道。

  “多少?”胤?追问道。

  四哥出了一千两银子,十三弟出了八百两,底下的官员们照着这个往下减, 估摸着怎么也凑了个万八千两的。胤禟答道。

  “我知道四哥富,就是没想到连十三弟都不穷呢。”胤?叹道。

  “四哥富不富不好说, 十三弟穷不穷,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胤禟道。

  “这些年四哥明里暗里的没少帮衬着十三弟, 不然就十三弟那点子俸禄,还不够他去淘换他那些稀奇古怪的物件儿的呢。”胤禟接着道。

  “这么一比较四哥比太子殿下要大方多了,十三弟跟着他也好几年了,你们见这位太子殿下赏过他什么像样的东西吗?”胤禟继续道。

  “说句不该说的话, 与其说十三弟是在为太子办事,不如说他是在为四哥……”

  胤禟话到此处也觉失言, 立时便住了嘴。

  他觑了一眼八哥,以往要是听他说这种话,他这八哥早就出来拦着他了,今天他这话都说完了, 八哥也没言声, 真是奇了怪了。

  其实胤禟也没想做什么,他就是憋闷。

  平日里太子殿下对他爱答不理的也就算了,反正自个儿也不爱跟他说话。

  这次汗阿玛的寿辰他和八哥可是出了大力的, 好不容易才得了汗阿玛的夸奖,太子殿下看他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了。

  就许他口头上孝顺汗阿玛,自个儿这真金白银的孝顺反倒还错了不成?

  十三弟不是太子殿下的人吗,他就偏要找他说话,还要请他吃饭,他倒要看看太子殿下还坐不坐得住。

  说来这十三弟也还算懂事,说不要他的银子还真就没要。

  不过是府上多添两个小厮罢了,难不成他还添不起了吗?胤禟想着。

  “好九哥,弟弟我还真欠着好些银子呢,你看……”胤?小心翼翼的问道。

  “去去去,一边呆着去,十三弟都没能从我这儿拿走一钱银子,你就更别想了。”胤禟没好气的说道。

  “好了,别闹了,还是想想咱们这位四哥这回又去了何处吧。”胤禩见他这两位弟弟又闹起来了,无奈的道。

  其实别说是八贝勒了,就连秀玉这个枕边人都不知道胤禛这回出京是要去哪儿。

  倒也不是胤禛不肯告诉他,他只说这事关乎前朝,因此不是他不肯说,而是他不能说。

  他这回走秀玉倒是没有再慌了手脚,把上回的行李再装一遍,也就是了。

  胤禛走前倒是给了他一个紫檀木云纹的盒子,让自己等他离京了再打开。

  秀玉估摸着这会儿胤禛已经上了船了才让晴初把那盒子打开了。

  晴初把盒子打开,递到她面前,她低头一看,发现里头装得是厚厚的一摞薛涛笺。

  懂了,胤禛的意思是,可以多写信。

  就是不知道他这回又会跟自己要什么东西了,他需要的,但又带不走的,会是什么东西呢?秀玉思索着。

  “福晋,柳儿来给您请安了,您看……”齐嬷嬷轻声问道。

  “这柳儿的规矩可是你亲自教的,这才过了多久,你就肯让她来给本福晋请安了?”秀玉问道。

  “奴婢就是看她年岁小,又是逃难的时候遇见的贝勒爷,可怜她罢了,并无别的心思。”齐嬷嬷忙道。

  “行了,本福晋就是随口说说,你紧张什么,让她进来吧。”秀玉说道。

  齐嬷嬷对她手底下的丫头们要求不可谓不严。

  就连雨骤这大丫头还能让她挑出错处呢,柳儿这个新来的小丫头这么轻易就得到了她的认可,看来胤禛还真没看错人,柳儿应该的确是个可用的。

  “奴婢见过福晋,给福晋请安。”柳儿双膝跪地,以额触地,给秀玉行了个大礼。

  “起来吧。”秀玉说道。

  待柳儿起来了秀玉才开始细细打量她,她来府上的第一天晒得有些黑,这些日子足不出户的,就又白回来了。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她这会儿也能称得上是个清秀的小丫头了。

  “在府上待得可还习惯吗,规矩学得如何了?”秀玉问道。

  “府上的姐姐们都待奴婢很好,齐嬷嬷待奴婢极好,府上的规矩奴婢也已经学会了。”柳儿轻声回道。

  “你们头一日来这府上本福晋问你们是哪儿人,都多大了,你那狗儿弟弟可是一个字都没答的。”秀玉笑着道。

  “他不说,你来说罢。”秀玉接着道。

  “回禀福晋,奴婢和狗儿哥还有虎子哥都是宝应人,奴婢五岁,狗儿哥和虎子哥都六岁了。”柳儿轻声道。

  这小丫头竟然才五岁,她跟两个六岁的孩子从扬州逃难到安徽,还真是命大呀。

  “扬州离安徽可不近,你们是怎么……”雨骤突然插嘴问道。

  雨骤自柳儿一行三人进了府就开始注意到他们了。

  倒不是因为别的,实在是因为狗儿讲起故事来实在有趣,她没出过京,对别的地方发生的事实在好奇这才没忍住问了出来。

  齐嬷嬷见雨骤如此狠狠的瞪了她一眼,想着要在新来的小丫头跟前给她这个大丫头留些脸面,这才没开口数落她。

  “不敢欺瞒福晋,奴婢原本是跟着同村的大人们一道逃出来的。”

  “走到半路的时候与奴婢一个村子的人其实已经不多了,因为路上不断遇见了邻近村子的人,这队伍才没散。”

  “奴婢也是在那个时候捡到大黑的,大黑其实吃的并不多,也不咬人,可奴婢还是因为坚持要带着大黑一起走而被赶出来了。”

  柳儿说说到此处似是想起了当日被驱赶出队伍的情状,眼圈都有些红了。

  “大黑救过奴婢的命,奴婢怎么能在这种时候抛下它呢?”“好在有狗儿哥和虎子哥陪着,奴婢一行三人倒是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柳儿见没人催促她,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又接着道。

  “后来奴婢遇上了一支商队,坐着他们的马车到了安徽附近,因为听说那儿有大官在开仓放粮,奴婢才一行三人才跟着其他逃难的大人们一道去了那个地方。”柳儿继续道。

  遇见商队了?

  看来这三个孩子能从扬州一路走到安徽不光是因为命大,还因为运气好呢。

  “奴婢和大黑这一路上也渐渐熟悉起来了,刚开始奴婢怕他跑丢了,总看着它,后来又有人因为大黑要把奴婢赶出去……”

  “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雨骤心知今日这顿手板子怕是逃不掉了,可被打手板子就能听这么曲折的故事,也算值了,故而又出声问道。

  齐嬷嬷这会儿也没空再瞪雨骤了,她本就觉得柳儿这丫头可怜,听了她这些话就觉得她更可怜了,也急着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奴婢实在舍不得大黑,就想着趁明日天还没亮便脱离了这支队伍,反正这一路上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想来就快到地方了。”

  柳儿见福晋身边那个圆脸的姐姐似乎对她的事格外的感兴趣,虽然觉得有些奇怪,还是接着说了下去。

  “谁成想第二天奴婢准备走的时候大黑却不见了,奴婢急的不行,又不敢离得太远去找它,怕它回来又找不到奴婢了。”

  “就这么过了两日,第三人奴婢才找着它了也,它也没走远,一直跟在队伍后头呢,奴婢这才知道它是躲起来了,看奴婢找它找的着急,才故意露了行迹呢。”柳儿高声道。

  原来这柳儿和大黑之间门还有这么一段过往,难怪她上京也要带着它。

  这大黑可真够聪明的,它这是天生的呢,还是它以前的主人也是个厉害角色呢?

  这么说来最厉害的当属胤禛了,他不但慧眼识珠,连他看中的狗都不同凡响,真不愧是四贝勒呀。

  “奴婢在粥棚待了一日,发现这儿不光有粥喝还有杂面窝头吃,想着这儿的大人们应该不会驱赶大黑,就把它给找回来了。”

  “第二天奴婢听说只要在堤坝上干活一天就能有一个白面馒头吃,还特意去看过呢,可惜奴婢还没走到地方就被狗儿哥给拉回去了。”柳儿轻声道。

  这个小丫头,人不大,胆子倒是不小,就是不知道她那时要是没被拉回去,看见了那些冷着张脸的差役会不会被吓着了秀玉想着。

  “再后来是因为听说来的大官里有一个会在堤坝上练武,刚开始小孩子们都只围着看,后来看着看着就走不动道了。”

  “好在这位大官也是个好人,他挑了好些小子,教他们拳脚功夫呢。”

  “ 狗子哥也去试过,可惜没选上”。柳儿不无遗憾的道。

  去十三阿哥那试着习武,没选上,最后却跟四贝勒回来了,看来这里头还有其他故事呢,这小丫头不说怕是也有所顾忌吧,秀玉想着。

  “你就从三等丫头开始做起吧,就跟着你雨骤姐姐一道下去吧,她会领你去新的住处。”秀玉见雨骤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真真是气笑了,既然这么喜欢听故事,这小丫头就交给她好了。

  “是,奴婢告退了。”柳儿屈膝行了个礼,走到雨骤身边站住不动了。

  雨骤看这小丫头朝着自己来了总算回过了神,同样行了个礼,这才带着柳儿出去了。

  这小丫头的来历她是清楚了,可她还是想不通胤禛为什么会看上这三个孩子,想不通,那就问问他好了,秀玉想着便又给胤禛写起了信。

  不过这封信暂时还寄不出去,秀玉还得等胤禛给他写的第一封信到了,才知道他这次去了什么地方,这信,才有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