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70章 三爷这是替天行道!

作品:沈三凌秋君是什么小说|作者:上山为匪|分类:历史穿越|更新:2024-03-31 02:38:27|下载:沈三凌秋君是什么小说TXT下载
  听着沈三的话,那个老头直接瘫倒在地。

  他们口口声声的吆喝着不怕死,只不过,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死。

  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只是史书当中的故事,或者就是一个词语。

  他们根本没有见过真正的死亡。

  再加上要被扒光了巡街,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不不不,你不敢这样!”

  那老头吓的连忙冲着王莽摆着手,死死的抱着小凳子不撒手。

  “你不是不害怕么,你不是要一直站着吗?”

  “你倒是站起来啊!”

  沈三对着王莽摆了摆手。

  那个老头面红耳赤的坐了下来,死活不敢站着了

  “别整天吆喝着什么不怕死,你们怕死,我也怕死。”

  “真正不怕死的,是那些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这天下百姓,抵御外族的战士们!”

  “他们明知道是死,也义无反顾冲上去,这叫傲骨!”

  “而不是你们这些,只知道窝在家里读圣贤书,凭着一支笔、一张嘴,评古论今、指指点点的人。”

  沈三搬过一张椅子,翘着二郎腿坐了下来。

  “行了,废话我也不多说了。”

  “我打算在大夏的各个县府,开展私塾,应该不叫私塾,而是公塾,来教授所有的孩子,不管是什么身份,都可以上学。”

  “你们呢,就负责到这个公塾里面去,就是这件事。”

  沈三对着众人说道。

  “这……三爷。”

  一个老头站了起来。

  “我素来知道三爷的名声,能够为娃娃们想,自然是好的。”

  “但是我们大乾目前的情况,一般穷苦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再说了,还有一些农活要做,恐怕会有影响。”

  这个老头对着沈三说道。

  “对嘛,这才是商量事情的态度。”

  “老先生怎么称呼?”

  沈三对着那个老头问道。

  “不才公孙瑾瑜。”

  老者微微颔首。

  “公孙老先生,我们大夏,之前的时候,就收拢了不少周边几个州的难民,这你们知道吧?”

  “生产力这方面是不会欠缺的,至于娃娃们读书的费用,不需要他们花钱,全部由我来给钱,这个就不用先生们操心了。”

  “至于诸位先生的修金,再加上背井离乡的补贴,一年三百两”

  “另外,赏赐一处宅子,再加两个侍女。”

  “不知诸位以为怎么样?”

  沈三对众人说道。

  “啊?多少?”

  “三百两银子?”

  “还有宅子和侍女?”

  听着沈三的话,在院子里面的人瞬间瞪起了眼睛。

  要知道,他们在之前的时候,就算是去富户家里,一年也不过是二三十两。

  而且说实话,日子也不好过。

  私塾先生的地位一直不高,甚至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尊重过他们。

  在大乾有一句古话,叫做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王。

  兵荒马乱的时候就不说了,就算是在和平安稳的时候,古代私塾的收费也很低,往往私塾先生的生活过得相对清贫拮据。

  所以,若不是没有其他谋生的路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上私塾讲学的道路。

  天下大乱的时候更是这样,这些私塾先生由于自己年轻时候,将全部精力放在读书做学问,久而久之,五谷不分、四肢不勤,更别提从事农耕生产活动了。

  活着已经不易。

  刚才他们坐在这里不出声,倒不是因为每个人都是铁骨铮铮,而是那些快入土的人,带起了氛围,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怎么,不应该么?”

  “百年大计,始于教育,教书先生的地位,理应受到尊重,这是我们大夏的规矩。”

  “当然了,你们要是不想干,那我绝对不拦着。”

  沈三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

  “我们干啊!必须干啊!”

  “为了我们大夏,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要为大夏的娃娃们发光发热!”

  “我要把他们都培养成我们大夏的栋梁之材!”

  “……”

  现场顿时沸腾,人头攒动,踊跃起劲。

  沈三一脸无语,这些人靠不靠谱啊,有钱就认。

  但现在也顾不上别的了,本来识字的人就不多,只能靠他们暂时过渡。

  “老三,按照之前分配好的,带着这些先生们去安顿。”

  “记住了,每个人雇佣马车送去,宅子要单独的,去吧。”

  沈三对着王莽他们安排道。

  “多谢三爷!”

  “还是咱三爷地道!”

  “那必须的!我一定要给咱三爷写书立传!”

  “谁说三爷是反贼的?那是朝廷昏庸,三爷这是替天行道!”

  “……”

  一群老头巴拉巴拉的全部出去了。

  只剩下了三个老头坐在原地。

  “你们三个不去?”

  沈三微微一笑。

  我就说嘛,读了那么多的书,总归是有几个人不为金钱折腰的。

  “三爷,你怕是看错了我们这些读书人,我们不屑与你们为伍,你要是用刑,就来吧。”

  其中一位清瘦的老者淡淡的对着沈三说道。

  他的手腕上还有着一圈勒痕。

  “来啊,给三位老先生看茶。”

  沈三倒也不恼,在这三人身边坐了下来。

  “我明白你们的想法。”

  “嗯,怎么说呢,我不理解,但不得不说,我需要你们这些人。”

  “我不妨问你们一个问题。”

  “从几位先生的年龄来看,应该是生于大孟年间吧?”

  “既是生于大孟年间,又如何成了当今的大乾之民?”

  沈三对着几人问道。

  听着沈三的话,三个老头都愣住了。

  沈三这话自然不假,这大乾不过两朝,到现在也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他们当然是在大孟的时候出生的。

  “这大孟皇帝昏庸无道,天下群起而攻之,大乾的立国,是天下百姓的心声。”

  “我等虽然生于旧朝,但却是在大乾当中为官为仕,虽然年纪老迈,闲居乡野,但大乾之民的身份自然是应当的。”

  其中一个老头说道。

  “呵呵,那我今日之大乾,与旧时之大孟相比,有何区别?”

  “而现今我大夏,又未尝不可为之前的大乾?”

  “这天下纷纷芸芸,战祸不断,又有谁,敢说是这天下永久之主?”

  “亘古不变的,恰恰是这万千百姓,何为谋逆?何为反贼?违背天下百姓的意愿,这才是真正的谋逆和反贼!”

  沈三对着三人说道。